文案短句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十篇〖学习的名人名言〗

作者: 提花小将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0日

学习的名人名言

1、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2、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孙中山

6、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9、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10、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4、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15、学无止境。——荀子

1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7、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汤斌

18、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19、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20、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普良尼施尼柯夫

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23、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24、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25、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巴甫洛夫

26、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27、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

28、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29、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

30、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陆佃

3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32、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33、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34、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6、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3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38、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3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0、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41、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

42、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43、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44、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45、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6、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47、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48、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49、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萧伯纳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1、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5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3、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54、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55、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谚语

56、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8、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贝弗里奇

59、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60、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61、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

62、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洛克

6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6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65、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66、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68、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69、活到老学到老。——谚语

70、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7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72、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7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5、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76、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7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8、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蒙田

79、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80、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8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82、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8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84、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85、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86、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87、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8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89、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9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91、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92、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9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95、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96、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9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9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00、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10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02、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103、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10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5、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106、非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107、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

108、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0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1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11、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112、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113、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11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115、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2

116、“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作者是唐代杜甫。

117、“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作者是汉朝徐干。

1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119、“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是三国时期诸葛亮。

120、“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作者是明朝陈字自。

121、“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作者是金代元好问。

12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作者是汉代刘向。

123、”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作者是宋朝范仲淹。

124、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3

125、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作者:罗丹

126、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27、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作者:(明)陈字自

12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作者:《清诗铎·读书》

12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作者:《论语》

130、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1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2、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作者:(金)元好问

133、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作者: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134、必日退。作者:(宋)晁说之

13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作者:(汉)刘向

136、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作者:(宋)范仲淹

137、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作者:史美尔斯

13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作者:华罗庚

139、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作者:(宋)朱熹

140、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作者:莎士比亚

14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作者:鲁巴金

14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者:李苦禅

143、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作者:(清)蒲松龄

144、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作者:莎士比亚

14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作者:于谦

146、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作者:《对联集锦》

147、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作者:吴玉章

14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作者:(元)程端礼

149、学者政出之,政者学之施。作者:(宋)张孝祥

15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作者:鲁迅

151、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作者:夸美绍斯集

152、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作者:(宋)朱熹

153、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作者:谷超豪

154、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作者:歌德

155、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作者:陈景润

15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作者:苏轼

157、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作者:(朝鲜)谚语

158、不学习的人总以后悔而告终。作者:(土耳其)谚语

159、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作者:(宋)陆游

160、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作者:乌申斯基

161、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作者:(明)郑心材

162、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作者:(清)章学诚

163、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作者:列宁

164、明月一池水,清风万卷书。作者:《对联集锦》

165、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作者:苏格拉底

166、读书百遍义自见。作者:(南朝)裴松之

16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作者:苏轼

168、至于我,是向自然学习,是只爱真理的,哪怕只是真理的一个影子,也使我感到欢欣鼓舞,胜过一切给人带来荣华富贵的谬误。我宁愿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着我短绌的天资到处碰壁,也不肯在黑暗中凭着谨小慎微使自己得救或者发财。作者:拉美特利

169、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作者:华罗庚(现代数学家)

170、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作者:斯宾塞

171、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作者:高尔基

17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作者:(清)袁牧

17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者:朱熹

174、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作者:(宋)程颢

175、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作者:凯勒

176、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4

177、关键词:错误分析;CLEC;中介语;名词错误

178、错误(error) 是语言习得和学习中常见的问题。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二语习得的重要课题。它首先要独立和客观地对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进行描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错误分析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179、为了满足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语言研究,中国最大的学习者语料库--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以下简称CLEC1建成,这无疑对中国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影响深远。不少专家学者利用该语料库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分析,但未有人对名词错误进行分析。

180、文献综述

181、桂诗春(1988)指出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内在化过程。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都是朝着掌握所学语言的完整体系这个方向努力的。在这个过程难免会犯错误。James(1998) 将错误(error)定义为:“语言中不成功的部分”。Mistake 和error都可以译成错误。但二者是有区别的。Corder (1967)和Ellis (1994)都曾对二者进行了区分:error是一种能力错误,它是由于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不健全而造成的,反映了学习者不健全的语法规则,属于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的范畴,犯错误者意识不到自己犯错。所以有人译为语法错误或能力错误。而mistake是一种行为错误,属于语言运用 (language performance) 的范畴,它不是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于学习者一时的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造成的失误,学习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能力改正。

182、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为理论基础的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以下简称CA, 被广泛用于分析学习者的错误。本族语被认为是造成学习第二外语或外语的重要原因。但许多研究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由本族语引起的。事实上,语际错误(interlingua error)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183、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错误分析法(EA)研究和分析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其目的是发现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与CA不同的是,EA不是那么看重学习者的本族语。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EA成了对比分析法的替代物,并在七十年代达到顶峰。

184、中介语(interlanguage)指独立于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语言知识系统。Larry Selinker (1972)年发表了题为“中介语”的论文,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被认为是中介语研究的里程碑,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建立。根据Selinker的观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应当被看作一个内在语言系统,而不单单是语言错误。中介语(interlanguage)既不是本族语,也不是第二语言,而是一个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continuum)或临界体(approximation)。然而第二语言习得者的目的语使用中的这些中介语不是任意的,是遵循一定的规则而形成系统。这一系统是不断发展的,并朝着目的语接近,但常因不能变得和目的语一样便产生了语言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185、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Corder(1974)的五步分析法:1。错误材料的收集 2。 错误的识别,其中必须区分“mistake”和 “error”,只有“error”才是分析的对象 3。 描写错误 4。 错误的解释5。 错误的评价。

186、学习者语料库又称中介语语料库(Interlanguage Corpus)是指非母语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语语料库。近年来,有很多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中介语研究成果发表。例如学习者英语情态动词的使用和情态的表达方法(Aijmer,2002)、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英语词频(Ringbom,1998)、学习者的语篇特点(Granger&Rayson,1998)、学习者语料库数据在教学大纲制定中的应用价值(Meunier,2002)等。在我国,苏红霞(2002)对高频动词“buy, learn and wait”进行了错误分析。闫丽莉 (2003) 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的习得。张雪梅 (2002) 基于网络进行了中介语分析,主要探讨了中文的迁徙和影响等等。

187、基于CLEC的名词错误分析

188、3.1 数据收集

189、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CLEC, CLEC有五个子语料库组成,各子语料库的名词错误均被用于该研究。名词错误被分为九类,表1为各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不同名词错误类型上出现的频率。

190、3.2 对各种名词错误的描述

191、3.2。1 名词型式错误

192、名词在和其他词类相结合的过程中,错误往往会出现。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名词型式的错误被标注为Np1。 以下表格说明了在这种类型的错误上,中国外语学习者出错的频率。

193、大多数名词的搭配都没有规则,我们经常称之为习惯用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常由于不能清晰记住这些搭配和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而犯这种类型的错误。

194、3.2。2 固定词组错误

195、这类错误经常出现在固定词组中,在CLEC中,这种类型的错误用Np2来表示。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错误在不同类型学生身上出错的频率。

196、固定词组经常由几个简单的词组合而成。大多数的固定词组的形成都没有规律。避免此类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靠记忆。犯这类错误的大多是因为学习者没有记清楚。

197、3.2。3 主谓一致性的错误

198、在英语里,主语的形式决定着谓语的形式。而在汉语中不存在这一问题,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经常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在主位一致上经常犯错误。以下表格说明了在这种类型的错误上,中国外语学习者出错的频率。

199、3.2。4 格的错误

200、名词的格表示在一句话中名词与其他词类的关系。在英语中,各分为主格,宾格和所有格。格的错误标记为Np4。以下在格错误方面出现的错误频率。

201、通过分析,学习者之所以出现此类错误主要是因为在汉语里没有格这一术语;加之,学习者记得不是很清楚这些规则。

202、3.2。5 关于可属性的错误

203、在英语中,名词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当不可数名词用作可数名词的时候,关于可属性的错误就出现了。下面的表格展现了这类错误出现的频率。

204、通过分析,学习者之所以犯此类错误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关于一个词的英汉之间的确切对应,他们对此的真正的意义不是很了解。

205、3.2。6 关于数的错误

206、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经常把单复数混用。此类错误标记为Np6。下面表格展示了此类错误出现的频率。

207、3.2。7 关于冠词的错误

208、冠词经常出现在名词的前面,不能离开名词而单独存在。在英语中,冠词分为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学习者经常混淆a, an, the 的用法。此类错误标记为Np7。以下是关于冠词的错误出现频率

209、3.2。8 关于数量词的错误

210、数量词出现在名词的前面,表示名词的数量。此类错误标记为Np8。 以下是关于数量词的错误出现的频率

211、3.2。9 关于其他限定词的错误

212、限定词是指置于名词前,对该名词起限定作用的词。此类错误标记为Np9关于其他限定词的错误出现的频率

213、3.3 名词错误的根源

214、3.3。1 中英文名词之间的差异

215、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学习者在中英文名词有很大差异的地方很容易犯名词错误。一般说来,中英文名词在两个方面不同:

216、些语法范畴只存在于英语中,例如主谓一致,可属性,数等。

217、在中英文里都存在的语法范畴,但是用法不一样,例如,名词型式,数量词等。

218、学习者之所以在名词性错误上犯错误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对名词的屈折变化不敏感。汉语是一种主题突出性的语言,句子的句法结构不是很清楚;与此相反,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句子的句法结构组织的相当明了。不同的语法体系导致了中英文在名词应用方面的不同。

219、3.3。2 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

220、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汉语在学习英语名词方面起到负迁移作用。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对英语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结构,在应用英语的时候倾向于借用母语中的结构与习惯用法。在从汉语思维转换到英语表达的时候,名词错误出现了。除了以上提到的负迁移,内迁移也是名词错误产生的重要原因。1)对正确语法规则的忽视和不完全的应用。2)过度概括

221、数据分析

222、4.1 名词错误的分布

223、这一部分横向分析每一种类型的学生在每一种错误上分布比例。此分析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同时可以预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难点。

224、图表中的曲线展示了每一种名词错误类型在五类学生的分布情况。从这个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的难点方面有很多一致性。错误频率最高的三类错误是名词的数、主谓一致、冠词。这三类错误共同点就是与名词的曲折变化相关。学习者没有名词屈折变化的习惯,所以错误往往出现于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重心放在名词的屈折变化上。

225、不同学习阶段名词错误的发展情况

226、这一部分主要是纵向的研究中介语的发展。

227、由图表曲线看出。Np2和Np9是非常接近的两条曲线,说明固定搭配和限定词的错误没有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而有所变化。另外,Np3, Np4,Np6和Np8的曲线随学习者学习阶段的上升而下降。这说明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这些错误相应下降。最令人意外的是曲线Np5和Np7的变化趋势。可属性和冠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语言的熟练程度而下降。

228、总的来说,一些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名词错误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确认学习程度和名词错误出现频率的关系,因为另一些曲线的变化恰恰与此相反。

229、主要发现

230、所有的错误类型都与名词的曲折变化这一语法概念相关。所以说母语的影响在学习外语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231、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都可以解释中介语的名词错误。然而,很难完全地把错误归为语际迁移或是语内迁移。

232、CLEC 是一个庞大的语言学习者真实材料的语料库,对于研究语言错误提供真实的数据。 但是,犯错误的过程往往和心理因素相关联。目前的数据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无能为力。分析犯错误时的心理因素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233、教学启示

234、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的研究

235、母语的影响毫无疑问错在于学习者身上。一般说来,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汉语的环境下学习英文,所以完全的抛开汉语习惯思维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中英的对比分析,尽力避免母语的影响。

236、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名词之间的比较

237、除了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往往搞不清目的语中相近的两个单词的区别,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区分两个意义相近或结构相近的词语作为重点。

238、扩大单词量

239、语料库中的数据显示了学习者单词量有限。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增大单词量作为一个基础任务来抓。当我们记单词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单词的用法和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

240、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1994。 Pp。 48, 56, 58, 59。

241、陈建生。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27(1):63

242、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5

243、关键词:文学名著;语文学习;地位分析

244、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日常活动具有明显地功利心。单纯追求内心宁静和真实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逐渐模糊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和初心。如此背景中,语文学习的功利性也十分显著。学校、教师、学生的关注点和学习思路更加侧重于成绩分数,甚至不断强化固定地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保险箱”里开展学习。这样的教学忽视了读书的作用,降低了文学名著在语文学习中的功能,影响到学生的长期发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调查发现,文学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对文学名著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245、文学名著的类别和特点

246、文学名著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小说、戏剧、文论、语录四大类。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内容、鲜明的人物特点以及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句而被大家熟知,例如:《三国演义》。戏剧由西欧传人中国,通过一幕幕的故事情节、环境变化、人物语言体会其中的情感,例如:《雷雨》。文论比较深奥,不易读懂,包含着深刻的论证思想,例如《谈美》。语录更加日常化,主要指文言文经典著作和诗歌选集,例如《三字经》。这些都属于文学名著的范畴,对情感世界、是非观念、分析能力等会产生持久性影响,使得学生站在更加的层次和角度理解和处理问题。

247、文学名著的特点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具有较高文采。无论是哪种文学形式,文章的用词和布局都具有较强的语言美感,长时间阅读这些文章会增加头脑的灵活程度;其次,具有哲理。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到鲁迅的选文集,每篇文章都有着超出文本表面的含义、思想和哲理,令人深思;最后,具有逻辑性。在读名著的过程中,读者会渐人书中佳境,与书中的人物、主人公或者场景融为一起,一同体验书中的世界。文学名著或长或短,或复杂或简单,但他们都发挥着指引学生思考,扩展思想情感的作用,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48、文学名著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

249、丰富文学素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50、阅读文学名著是启发学生文学思维,改变个人语言表达和使用习惯的有效方法。课文学习、阅读讲解、古文分析等学习环节具有明确地目的性,文学美和语言美被忽略掉,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而文学名著的学习和阅读与语文教学恰恰相反,注重对语言美的品析,将个人情感与文章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情不自禁地积累下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个人的写作水准。例如:在《史记》中,楚军战士被塑造为顶天立地的大好男儿形象。原文中:“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两个“无不”成为赞许楚军英雄气概的最佳描述,也让读者对当时战争场面进行无限遐想。从文学名著中获得的语言美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提升个人语言表达的能力。

251、提高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整体意识更强

252、文学名著的阅读锻炼着学生理解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故事,增强着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长篇故事。文学名著的阅读使得学生不自觉地去分析文本,分析前后之间的关联,极大地锻炼了大脑的阅读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学生会在认知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手法方面积累下经验,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学生对阅读文章内容在大脑中的记忆时间、分析能力、前后关联意识都可以在文学名著阅读中得到极好锻炼。经过调查发现,时常读文学名著的同学语言的理解速度以及对文章整体的认识效果都比较优秀,其语文成绩也比较突出。因此,阅读文学名著ρ生分析文章,培养整体理解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253、丰富内心情感世界,完善学生人格

254、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6

255、名词化隐喻研究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的学者也对名词化隐喻的功能做了很详细的研究,比如范文芳就名词化的语篇衔接作用做了探讨和总结。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研究者关注的是语法隐喻本身的内涵分类及其功能,很少涉及到语法隐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名词化隐喻,作为语法隐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二语习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文试图从名词化隐喻的角度来探讨第二语言的学习,希望对二语习得和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的内容。

256、语法隐喻视角下的名词化隐喻

257、事实上,隐喻后的名词化结构和一致式表达相比较,这种隐喻式的表达更能提高语篇的信息度,使得语篇的信息含量增加,词汇密度增加,提高信息容量,进而使得理解难度增加,请看下面的例子: Lobbying①,a practice as old as the nation’s government got its name from the cozy relationship struck up in lobbies of the Capitol and nearby hotels between members of Congress and those seeking favor。(U。 S。 News & World Report,February 25,1985)(周学艺,2001)Lobbying is a practice as old as the nation’s government。 Members of Congress and those who sought favor struck up a cozy relationship in lobbies of the Capitol and nearby hotels。 The name of lobbying thus came into being。 根据lexical density = lexical items÷ranking clauses,①句的词汇密度为23,而②的词汇密度为6.25。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名词化的结构无疑增加了学习理解的难度,所以需要在习得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名词化隐喻的复杂性特点和功能。

258、通过分析讨论,可以看出名词化隐喻使得语篇的信息量增大,在有限的篇幅中能够使信息压缩,词汇密度增大,这就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需要读者细细思考斟酌,所以基于名词化隐喻的种种作用,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259、名词化隐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60、语法隐喻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当然作为语法隐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名词化隐喻也具有复杂性。在一致式的体现中,一个语法范畴能体现一个语义特征,而在隐喻式中,一个语法范畴却能体现两个或多个语义特征,但是名词化隐喻后的句子会有几种不同的语义,造成意义的泛化。请看下面的例子: is impaired by alcohol。 ①②alcohol impairment。 在第二个例子中可以有两种解释:alcohol impairs something or somebody 或者是alcohol is impaired。 但是在第一个例子中只有一种解释。很显然,名词化隐喻增加了例②的语义特征。读者在理解过程中需要借助上下文来推断其确切的意思。如此看来,意义密度大是造成语言学习者理解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也影响了二语习得效率的提高。

261、此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输入质量关系到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成功。Krashen认为,习得者是通过理解含有i+1的语言习得语言的,其中i代表习得者现阶段水平,i+1代表略高于i的水平。由此可见,学习者是通过获取足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的,如果语言输入的材料能够被理解,那么习得的效果会越好。反之,如果语言输入的材料越难理解,越复杂,那么学习的效果会越差。

262、近年来语法隐喻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实现语法隐喻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名词化隐喻更是中外学者讨论的热点。但是,对于名词化隐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影响却涉及的相对较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名词化隐喻能够使整个语篇紧凑,简洁,增强语篇的客观性,但是由于名词化的结构使得语篇的信息容量增大,词汇密度提高,这就使学习者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增加了理解难度。然而,通过学生不断培养隐喻的能力和教师有意识的提醒,学习者会逐渐具有创造隐喻的能力,而且二语习得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263、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7

264、[论文摘 要] 作为承载西方文化的有效载体,电影以其独特的诠释方式在不经意间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英文电影片名其内含或反映的英语语言文化在当今的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内含的英语习语或俚语可以使我们更生动形象地了解英语文化,而在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和接受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265、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深入,电影作为承载文化及语言的有效载体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有效传播信息和搭建文化桥梁方面的优势。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意义,电影都能真实地反映目的语社会群体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往往在不经意间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语言和文化。有鉴于此,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语言及文化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研究范围极广,可谓包罗万象。其中英文电影的片名往往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对我们深入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内涵及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故本文将英文电影片名作为突破口,研究其内容、翻译和传播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66、从英文电影片名内容本身学习英语语言文化

267、许多英文电影的片名本身即是英语习语俚语或者内含部分习语俚语,了解这些片名的来源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

268、有很多英文电影,其片名即是一个英语习语或俚语。比如动作电影《虎胆龙威》,其英文片名为die hard,汉语字面意思为“死硬”。说来有趣,“死硬”这个词实际上来自英语的动词短语to die hard,die的意思是“死”,hard是“硬”,合在一起就是“死硬”,本意是“拼死抵抗”。这是源于英国“中萨克司团”的团长在一次战役中说的一句话:they(指士兵)were all die-hards(他们都是拼死抵抗的)。他把动词当名词来用了,所以这个团得到了一个外号,叫the die hards (拼死团)。[1]随着时间推移,今天已把词义演变为“死硬分子”,意思完全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这种交融确实令人玩味。了解到die hard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主人公约翰·麦克蒂尔的果敢和坚毅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对其硬汉的形象印象深刻。英文电影片名使用习语,往往还具有双关含义。如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罗马假日》,其英文片名roman holiday就是一个英语习语,但意思另有所指。“罗马假日”源于古罗马时代战俘或奴隶在公开场合彼此格斗或与野兽搏斗,供罗马贵族、奴隶主们观看取乐。换句话说“罗马假日”实际上是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的快乐和享受,在英语里比喻“以欣赏别人受苦为乐的娱乐”。我们如果知道这一词组的含义,就会深入了解影片的内容,而欣赏电影名的一语双关。

269、除了片名本身就是英语习语之外,还有许多电影片名中包含英语习语或俚语。这类电影的命名和翻译往往根据电影的题材,找出一个契合的词组或习语,然后从中截取或加以改编。因此,观众一看到片名,首先能从字面的解读知道电影的大概情节,再间接联想到片名原来的出处。举例来说,电影《飞越疯人院》英语片名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字面意思是杜鹃巢)怎么和“疯人院”扯上关系了?这是因为杜鹃老是将卵产在其他鸟巢里,在英语里杜鹃的名声很臭,相应的cuckoo俚语解作“疯子”,因此cuckoo’s nest在英语中是精神病院的意思,译名《飞越疯人院》传神地体现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谛;而如果对此不了解直译为“飞越杜鹃窝”,那就贻笑大方了!

270、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体会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27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壳,受思维方式支配。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中西语言的语言结构上亦是相差甚远。从思维方式上来说,“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2]。中国人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到电影片名的翻译上就是中国观众习惯于接受那些能够高度概括故事情节的片名,它有利于把握全剧的内容。因此英文片名翻译成中文时很多时候都会照顾到中国观众这种心理特点,其中文译名会体现电影情节或主题。如电影it happened one night字面意思为“发生在一个夜晚”,讲述了一个记者与一个离家出走的名门淑女一段偶遇的爱情轻喜剧。中文译名为《一夜风流》,这一译名不仅反映了故事情节,而且不色情不暧昧,照顾到了中国观众重暗示重含蓄的习惯,令人拍案叫绝。此类经典的译名还有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random harvest《鸳梦重温》等。而西方人“研究问题都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2]。这种思维反映在电影片名上就是大量采用那些在影片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事、地点等作为片名,如erin brockovich,forrest gump,the great waltz,casablanca等,甚至往往简单的一个单词就是影片的片名。针对这类片名,为体现故事情节以照顾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译者往往采取加译的方法,即根据电影的内容或类型,把观众未知的影片情节或主题明白地表达出来。比如希区柯克的经典悬疑片suspicion,字面意思为怀疑,讲的是妻子怀疑丈夫这样一个情节,表现的主题是人的怀疑的力量。中文译名《深闺疑云》“信、达、雅”俱全,“疑云”二字蕴含许多神秘色彩,把希区柯克电影的风格入木三分地体现出来。此类经典的译名还有saw《电锯惊魂》、matrix《黑客帝国》、ghost《人鬼情未了》、island《逃出克隆岛》等。

272、另外,顺应论认为片名翻译的选择应该对语言结构进行动态的顺应和选择,[3]也就是有策略地选择那些顺应交际语境、顺应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成分的翻译。汉语作为目的语语言,它的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内容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匀称、语音悦耳顺口,中国观众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因此,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大量采用四字结构或者直接将片名翻译为汉语成语,如影片collateral,entrapment,my fair lady翻译为《借刀杀人》《将计就计》《窈窕淑女》。而一些影片翻译成汉语时会套用某个现成的成语或俗语并稍加修改,比如影片while you were sleeping,mad money,wallace and gromit,分别套用“一见钟情”“点石成金”“掌门人”译作《二见钟情》《点爱成金》《超级无敌掌门狗》,真可谓妙趣横生。

273、从英文电影片名的传播中领会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274、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片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关系到影片的上座率。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无疑是重中之重,好的译名在推介影片、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收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导视作用。在英文电影介绍到中国市场后,片名汉译传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许多不同的英文电影其汉语翻译都差不多。我们会发现银幕上一系列的“总动员”“一箩筐”等电影,而其英文片名却是千差万别,都有其特定的名字。皮克斯公司的toy story是世界上首部电脑制作的全3d动画片,于1995年11月22日在北美公映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无论票房和口碑都是极佳的。它在中国被译作《玩具总动员》,中国的银幕上“总动员”满天飞,在百度百科中输入总动员这一词条,会找到33个以“总动员”命名的影视剧作品。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年都有电影被翻译为“总动员”,以近几年为例,2004年的the incredibles《超人总动员》、 ○2005年的valiant《战鸽总动员》、 ○2007年的ratatouille《美食总动员》、 ○2008年的wall·e《机器人总动员》。如此众多的片名翻译有着模仿旧译的特点,基于商业上的考虑去包装这些片名会让观众对影片产生直接认同。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电影宣传的途径远远跟不上西方,只好借用现有资源影响而保证票房的无奈之举。另外这是否说明了国人的“跟风”及“从众”心理以及影视翻译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因而在创新力上缺乏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275、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东西方不同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精神,造就了东西方人民不同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特征。西方“科学+商业”的文明模式和“理性+利益”的文化精神造就了自律人格,而中国“农业+伦理”的文明模式和“经验+实用”的文化精神成就了他律人格。[4]自律人格因为强调个性,因而有进取意识,有利于自身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西方人养成了开放包容的心理特征,看重独立自主精神。这种心理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使人们敢于标新立异。而他律人格由于缺乏内在自我的支撑,故而依赖性太强,容易忽视、压抑个性。这也造成了国人封闭保守的心理特征。简言之,西方人相对更重个性,重创新;而中国人往往表现得更具趋同性,随大流。

276、虽然出于推介影片,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望的需要,可以利用观众背景知识,通过激活观众原有知识储备而模仿旧译。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借用原有影片的影响,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影片bruce almighty《冒牌天神》曾被译作《上帝也疯狂》,这明显是想借影片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的东风,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疯狂”的译名不如原来的译名接受度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冒牌天神》成功地将影片中bruce借用上帝“万能的力量”(almighty)这一内容概括出来,观众很轻松地就获得了影片的有关信息,自然乐意走进影院观看。但《上帝也疯狂》这个译名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观众无法从中正确猜测影片内容甚至理解发生极大的偏差,反而丧失了其标志性功能。另外,过多套用原有片名,银幕上出现一窝蜂地“魔鬼”“疯狂”,使得片名翻译缺乏特色,这种现象也受到翻译界的诸多谴责。[5]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追求特色的翻译。如英文电影wall·e,片名即是片中小机器人的代号,现在大部分网站和杂志还是坚持译作《机器人瓦力》,而非俗套的《机器人总动员》,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277、[参考文献]

278、夏之秋。趣闻英语手册[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156。

279、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94。

280、王炤,井永洁。文化语境顺应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1)。

281、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8

282、关键词:语法;名言;德育;教学效果

283、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如果说词汇是盖房子需要的砖瓦;听,说,读,写,译犹如使这些零散的砖瓦连接起来的混凝土材料;那么语法好似垂直于地平线的那根铅垂线,来保证我们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不出问题。自如,流畅的进行社会交际。

284、虽说语法如此重要,我们也从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无数的重复过语法的学习,可是很多同学用起英语还是无“法”无天。常常说不出语法正确、表达地道的句子。枯燥的语法规则令学生望而却步,听而生厌,教师举的例句也常常是老生常谈,索然无味。英语语法也不过区区几十条,学生却常有如堕,不明方向之感。为了广大学生能够快乐牢固的强化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英语教育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都为此做过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举例句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例句可以更好的记住语法规则。所以,讲授语法时,可以尝试着给每一则语法搭配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作为例句,和传统教授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不仅注重语法的功能,满足应试的需求,而且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语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徜徉在智慧的语林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做到知识与智慧携手并进,智商与情商比翼齐飞。

285、名言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286、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闪烁智慧光芒的名言警句,它们折射出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格言说出了别人用整本书才能表达的思想。”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也说:“颜色会褪,庙宇会倒,帝国会垮,可是明智的话会是不朽的。”由此可见,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名言都是高度凝练,经久不衰的。把名言警句放入语法学习中,这样的语法教学就能融入智慧与哲理而让学生难以遗忘。

287、名言是德育教育的鲜活教材

288、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说:“小格言常常包含大智慧。”通过名言来攻克语法不仅使学生的语法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信心,勇气,智慧和力量。学生在名言之河中畅游,思想境界也会得到升华。这就改变了以往的语法教学只讲语法,不重教书育人的局面。

289、例如:Those who live are those who fight。(活着的人就是奋斗的人。)这句名言包含了“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是“who”在定语从句中指人,做主语的情况。学生既学会了语法,又得到了“活着就要奋斗”的人生启迪。

290、总之,对于初涉世事的大学生来说,名言语法教学的教育意义尤其深刻。名言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立身金箴和处世宝训,而且可以助怡情养性,修身达人。

291、名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9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英语教育专家陆谷孙教授认为;一般人学习英语出于两个目的,一是pressure(压力),二是Plea

293、sure(愉悦)。用名言学习语法正是摆脱压力,获得愉悦的良好学习途径之一。名言文辞隽永,言简意赅,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为其中蕴涵的睿智和幽默深深折服。这使的语法学习如同凭桥观景,赏心悦目。由此可见,许多名言短小精悍,生动俏皮,便于记忆,是学习语法的有效材料。

294、通过名言学习语法事半功倍

295、一组精心挑选的句子可以组成某项语法的“集中训练营”,在这个“训练营”里个各种色彩缤纷的例句经过分类整编,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比较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便于学习和掌握。另外。这些名言大都出自文学家,思想家,理论家之口,贴近生活,便于记忆,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这些原滋原味的句子学英语,还可以更好的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更深刻的去感受英语的魅力,效果之佳自不待言。

296、名言对提高写作和口语水平大有裨益

297、众所周知,在语言学习中,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而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很多学生在语言的实际交流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满腹经纶却苦于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心中所想。适当背诵名言可以帮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托口而出,口才“胜人一筹”而令人刮目相看。在写作中,可以像运用成语那信手拈来,为文章“锦上添花”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名言语法教学的功能就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全面体现。

298、总而言之,面对看似枯燥的语法学习,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可以试着改变一下以往那种单一的语法传授,积极探索和尝试着给课堂增添一些智慧和哲理,融入一点幽默和鲜活,激发同学们对语法乃至英语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人生的彻悟和共鸣,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语法教学效果。

299、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9

300、关键词 俄语 汉语 动名词搭配

301、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69

302、Comparative Study of Russian and Chinese Gerund Collocations

303、GAO Xiang

304、(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5)

305、Abstract Colloc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collocations cap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verall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Russian belongs to the Indo-European, Chinese belongs to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 collocations way is very different。 Russian and Chinese studies in two languages Russian and Chinese gerund with, can make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ussian and Chinese gerund with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Russian。

306、Key words Russian; Chinese; gerund collocation

307、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表义单位是词,而词的组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对词汇搭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搭配是指词语之间的选择和共现关系,是句法分析的重要环节,而动词则是句法分析的核心。本文重点探讨俄语和汉语中的动名词搭配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明晰两种语言中动名词搭配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俄语教学、俄语学习和俄汉翻译等提供一点启示。

308、1 俄汉动、名词对比

309、俄语中动词是表示动作并以体、态、式、时和人称形式来表达这一意义的词类,俄语中的动词有最丰富的词形系统,动词全式包括式、时、人称、数和性,体和态、不定式、形动词和副动词。一个俄语动词全式的词形总数可以达到200多个。汉语中动词的概念和范围与俄语相同,其动词系统也极为丰富。汉语动词有时间、体、态、式意义的概念,但因动词和其它词一样没有词形变化,动词本身并没有这些意义的特殊表现形式,没有任何像俄语动词那样的特殊形态学表现。汉语动词的所有形态和范畴意义全靠其它手段,如人称代词、副词、助词和状语等来实现,比如:“她来过。”这一句子中“过”是助词,表示未完成体、过去时。动词本身并没有人称形式,只是与行为实施者相联系。汉语中只能根据意义和语言环境来判断某个词是否是动词。汉语中的动词都有与俄语动词各词形相对应的表示方法,比如动词的人称要看人称代词,形动词是在动词或动词及其词组后加“的”(如:看书的)。总之,与俄语动词相比较而言,汉语动词是以不变应万变,一概不变。

310、俄语中的名词是表示物体并在动物性与非动物性,性、数、格的语法范畴中表示物体性的范畴意义。名词在广义上称谓的物体不仅是周围的具体事物或组成部分,而且称谓活物,有脱离其产生者的行为和状态,脱离其携带者的属性和数量。物体性是所有名词无一例外所具有的抽象语法意义。表示语法物体性的手段是名词的形态范畴。俄语名词有四个形态范畴:动物性与非动物性、性、数、格。所有名词都属于一定名词的动物性与否、阳、阴或中性的语法类别,这是名词的经常性特征。数和格是名词的变化性特征,名词能按数和格进行形式变化。名词往往有一些特殊的构词后缀,在句子中通常做主语或补语。按照语义和部分形式语法特征可以将俄语名词划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其中普通名词又有抽象名词、物质名词、集合名词、具体名词之分。这种划分主要是由于各种名词的性、数、格、变化形式不同,而且与名词的动物性与非动物性的范畴有关,这种细致的划分更能明确地揭示名词的变化规律。

311、汉语中名词所指事物的范围同俄语一样,有具体名词(汽车、花、树、房子)和抽象名词(美、风度),有表示行为和性质,或者说由形容词和动词变来的名词和动名词,但并不特别强调。汉语中的名词完全没有形态范畴,名词在句子中也是做主语或宾语,也有其构成特征,比如者、家、子、性等。汉语名词跟俄语名词一样有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的区分,但普通名词只包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两类,尽管实际存在着物质名词和集合名词的概念,但并不特别列出。抽象名词一般多指由形容词变来的名词,如正确性、原则性、思想性等,而由动词变来的名词则不单独列出来。事实上,动词及其名词在形式上完全一样,如组织、读、关系、跑等等。汉语名词之所以不像俄语划分得那样细致,主要是因为汉语名词没有词形变化,根本没有划分的必要。

312、2 俄汉动、名词搭配对比

313、俄语中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只有正确掌握了动词的支配关系,才能正确掌握和运用俄语动词。俄语动词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大多数要求其从属的名词用于某一直接格或者间接格。动词与名词的结合有的借助于前置词,有的不用前置词,需不需要前置词完全取决于动词的用法。俄语动词在和名词搭配时大致共有六种接格关系。

314、名词第一格与俄语动词搭配构成主谓关系,名词通常在句子中做主语,具有主体意义,表示动作、状态、特征的主体。此时,动词要根据名词性、数进行形式上的变化,比如变位、时的变化等。第二格名词与俄语中某些动词搭配,表示动作行为的客体、带有数量意义的客体、被否定行动的客体或者不存在的事物。第三格名词与某些俄语动词搭配,表示行为的间接客体(物的收受者或信息的接收者)或直接的行为客体、不由自主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或感受的主体。第四格名词与俄语及物动词搭配,表示动作行为的直接客体,直接客体可能是动作创造的事物与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既有的承受行为的对象以及情感态度所向的事物。第四格名词与某些无人称动词搭配,表示语义主体(尽管从语法形式上被认为是补语)、特征载体。另外,带前置词的第四格名词与某些不及物动词搭配,可以表示方向。第五格名词与某些俄语动词搭配,可用来表示工具,这里的工具应作广泛意义上的理解,除了真正的用具,可能还指进行某行为所用的东西,还可表示行为客体、行为的方式、方法、事物的特征、行为的主体。名词第六格与表示言语、思维的动词搭配,表示言语、思维的内容,此时要求名词前要有前置词。带前置词的第六格名词与某些动词搭配表示客体关系,与某些动词或系动词搭配,可以表示事物的特征、状态。俄语中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非常复杂,以上总结仅限于常见常用的一般形式。

315、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组合也是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结构形式,动名词搭配结构拥有不同的表义形式,构造比较简单,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并且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汉语中动词和名词组合之后会形成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所形成语法关系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动宾关系、偏正关系、通用结构和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是最常见的语法关系,多是动词的简单形式或复杂形式加上一个名词,动词表示对名词实施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动作,名词可以表示动作实施的对象、动作发生的地点、动作所使用的工具等等。偏正关系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动名组合形式,在这种关系中动词和名词或其中的一个通常以复杂形式的居多。简单动词加上简单名词组合形成偏正关系时,多数是缩略形式(驾校)。通用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结构指既可作动宾关系又可作偏正关系的语法结构。通用结构多包含一个简单动词和一个简单名词,很少有复杂形式的动词和名词组合在一起的情况。通用结构如果放在具体语境中,多数没有多种结构关系,能够清楚判断是动宾还是偏正关系(定案、发言、罚款、烤鹅等)。主谓关系的动名词搭配通常是“名+动”的形式。在这种结构中,动词既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单音节动词能够搭配单音节名词和双音节名词,而双音节动词一般不搭配单音节名词,只搭配双音节名词(鸡叫、公鸡叫、万箭齐发)。

316、俄语和汉语在形式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俄语是曲折语,是词形变化最多的语言,语法规则十分复杂,词汇千变万化,有非常复杂的词形变化系统。汉语是分析语,语法表达手段不是通过词形变化,而是靠词序、逻辑意义、介词和助词,语法规则十分灵活,词汇以不变应万变。与汉语相比,俄语中动词与名词的搭配更为复杂,语法形式更为多样,表达意义更为广泛。俄语中与动词搭配的名词有时需要前置词,有时不需要前置词,除表示动作客体意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主体意义、工具意义、性质及特征意义等等,所有与动词搭配的名词都要有形式上的格的要求。汉语中常见的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式就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表达意义相对简单,没有词形变化。

317、3 俄汉动、名词搭配的影响因素

318、任何语言中词与词的搭配都不是随意的,在搭配时都具有某种选择性。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搭配域,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搭配特点。词与词在搭配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既包括语言内因素,也包括语言外因素。影响和制约俄汉动、名词搭配的因素主要可以从词性、词义、词形、语言习惯、语用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319、词性是制约词语搭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两类不同的词所属的语法功能类型之间具有搭配关系,那么这两类词就能够组合在一起使用。动词和名词本身属于语法上能够搭配的两大词类,最常见的搭配关系就是动作和客体的关系。某些词语单纯从语法功能类型来看可以搭配,但由于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次范畴,在按语法基本法则组合词语时也有可能会造成词语搭配的语病。词义也对词语搭配产生重要影响。在按照语法规则搭配词语时,语义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词与词组合在一起,首先语义上要讲得通,要合理,词与词语义上互不适应也会造成语病。词形对动名词搭配的影响在汉语中表现比较明显,在俄语中词形对动名词搭配的影响不大。汉语中词形对词语搭配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在词语搭配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语言习惯也对词语搭配产生一定影响,在俄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些建立在语言习惯基础上的词语搭配规则,有一些搭配甚至难以找到根据,不通过大量实践很难把握。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需要特别记忆这些建立在语言习惯基础上的特殊搭配形式,以避免语病。语用因素对词语搭配同样具有制约作用。某些特定的场合创设了特殊的语境,为满际需求和表情需要,人们常常会临时改变词语的功能,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搭配能力,实施超常搭配,把一些按常规不能或不宜搭配的词语搭配起来,以符合特定语境中表情达义的需要,最终实现交际目的。

320、动词和名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和核心,通过俄汉动名词搭配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俄语教学过程中对俄语词汇搭配的重视度,有助于改变学生因受母语影响而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中俄表达习惯和方式的差异,提高词语搭配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对俄汉翻译、第二语言习得也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32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22、卫乃兴。搭配研究50年:概念的演变与方法的发展。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23、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篇10

324、美国语言学家Rubin(1975)指出,研究善学语言者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针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善学语言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简称GLL)学习策略研究进展,本文拟就此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作综述。

325、国内外善学语言者学习策略研究成果

326、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327、GLL研究开始于70年代中期,最早对GLL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语言学家Rubin,以及加拿大学者Stern和Naiman等人。Rubin于1975年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她的论文“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以及Stern同年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上发表的“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标志着研究GLL学习策略的开始。

328、Rubin(1975)从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交际策略、社会策略和认知策略的角度,通过运用课堂观察法对各年龄阶段的优秀学习者进行了研究,归纳出了七条语言学习者的共同特征:1)主动、精确的猜测;2)具有强烈的交际欲望;3)不受二语知识的欠缺所约束;4)不仅注重交际,也注重语言形式;5)不断操练,寻求交谈的机会;6)监控自身及他人的言语。7)注重意义。Stern(1975)总结出了GLL的十项:1)计划策略;2)主动策略;3)强调策略; 4)形式策略;5)实验策略;6)语意策略;7)操练策略;8)交际策略;9)监控策略;10)内化策略。他于1983年将上述十项策略归纳为四项:1)积极主动的计划策略;2)学术性学习策略;3)社会策略;4)情感策略。

329、Naiman(1978)等研究人员从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归纳出五点特征:1)积极、主动地参与;2)把语言作为系统;3)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和交往的工具;4)控制情感因素;5)监控二语表达内容。Reiss(1983)通过问卷呈现3种假定的学习情景,对二语是法语或德语的18名得A的学生和18名得C或D的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出以下特征:他们1)学习任务是具体的;2)不停的搜寻意义;1)似乎很了解自己并且知道怎样内化信息。Reiss(1985)再次对初、中级大学GLL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善学语言者的三点特征:1)监控自己的学习;2)学习过程中注重形式;3)注重意义。Ellis(1985)归纳了九条GLL特征:1)能回应学习情景中的群动力,控制负焦虑和抑制的发展;2)寻求各种机会使用目的语;3)最大限度的利用机会练习实际交流中的听和说——关注意义而不是形式;4)关注形式;5)做成年人而不是小孩,至少在语法学习阶段;6)拥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来感知、分类和储存二语语言特征,并且能监控错误;7)有较强的学语的理由,即综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且发展任务动机;8)敢于冒险实践,即使会让学习者显得愚蠢;9)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条件。

330、对GLL的研究持续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质疑这项研究,即单纯研究GLL使用的策略不足以证明这些策略一定为善学者所用,很可能不善学者也使用这些策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者开始从比较的角度,考察高分者与低分者在使用策略上的差异,即从只研究善学语言者向善学语言者与不善学语言者的比较转换。

331、O’Malley & Chamot(1990)在其专著“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当中,回顾了二语学习中学习策略的研究,描述和划分了学习策略,并且探讨了当其被使用时,学习受到积极影响的原因。他们指出,GLL的某些学习策略一旦得到确认与证实,并能以此培训不善学语言者,对于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Ellis(1994)提出了GLL的两种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和面谈比较了善学语言者与不善学语言者。总结出了GLL的五个特点:1)关注语言形式;2)关注交际;3)积极主动地参与;4)意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5)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需求灵活使用策略。Lightbown & Spada(1999)在“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一书当中,为了帮助二语教师了解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介绍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方方面面,对课堂教师很有益处。他们在书中讨论了特定的学习者特征类似于Rubin和Thompson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学习者应该要有高的智力,较好的学术技巧,以及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332、国内重要研究成果

333、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较晚,对母语是汉语的成功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功者的可控因素(态度、策略、动机)上。一方面,研究支持学习者成绩和可控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如Huang和Van Naersson(1986)比较了20个口语高分者与20个低分者使用的策略,发现他们在功能操练上表现出显著差异。

334、文秋芳(1995)通过面谈、记日记和阅读文章的方式对一名高分者和一名低分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语言观念和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是造成她们英语成绩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她于1996年通过问卷方式对上海、南京等5所大学242名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各种学习者因素、学习观念、学习策略与学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文秋芳和王海啸(1996)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1081名被调查者中分别挑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成员236名进行比较,分析了学习者因素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在三种观念和四种策略(管理观念/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观念/策略,依赖母语观念/策略)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335、另一方面,有一些研究者却发现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无明显相关性,这与前面的研究结果刚好相反。马广惠(1997)从非英语专业新生一年级28名学生中挑选了期末成绩名列前6名(高分组)和位于最后6名(低分组)进行了比较。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除了在“机械记忆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策略(联想记忆、词汇策略、意义操练、形式操练、中心思想、主动性、难句理解、造句、总结语言点)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Gang Zhengdong(2004)通过定量研究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了面谈、记日记,以及与中国大陆的2所大学2年级的9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和9位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进行电子邮件交流的方式。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成功可以通过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涉及内部认知和情感,外部激励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得以解释。

336、除了上述对学习者成绩和可控因素之间关系的对比性研究以外,国内还有对GLL其他方面的研究,如高一虹(1994)提出的1+1?2模式。她用问卷的方式研究了26名由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选择知名人士中他们认为的中国英语最优秀学习者。研究结论是: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经过外语学习,会更好地掌握和感悟母语语言文化,也会更好地领略和欣赏外语语言文化,即1+1?2的生产性外语学习。

337、夏静,秦晓晴(2006)是国内最近对GLL的又一研究,该研究选取中国国内22位知名英语专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历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1)汉语水平对英语学习的最终造诣有积极影响;2)注重内容的材料输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3)成功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善于主动创造机会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38、影响善学语言者策略选择的因素

339、学习者在形成和选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学习者的本体因素如对语言学习的信仰,学习者的年龄和动机,学习者的个人背景等,以及外部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所学习的语言、学习任务、教学环境和教学大纲等都会影响学习过程。

340、在国外有很多研究者探讨了影响学习者策略选择的因素。Oxford(1990)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影响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策略选择的各种因素,如动机、性别、文化背景、态度和信仰、任务类型、学习风格、对不确定性的忍耐程度等。

341、评价及启示

342、虽然GLL的研究持续很长的时间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1。对GLL的定义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如有的研究者依据成绩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来界定学习者语言水平;有的研究者则依据学习的阶段“初级、中级、高级”来进行研究。2。研究者们探讨了影响学习者策略选择的种种因素,然而由于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发生关系的方式仍需进一步论证。3。研究的群体缺乏多元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较高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策略,较少涉及中、小学等较低水平英语成功学习者的研究。4。由于语言学习策略是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的行为的结合,外在的行为是否完全真实、准确的反映了学习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仍然值得考究。

343、研究GLL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Carroll(1977)指出恰当地采用能使智力平平或智力较差的语言学习者实现成功地学习语言的策略,一旦这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被确定,这些策略可以被传授给二语技能较差的学习者。同时,学习策略不是万能的。学习策略的培养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关键是在于策略的使用过程中要实现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且帮助学生最终能将完善的学习策略迁移到其它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和有效的学习者。

344、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UP。

345、H。 H。 Stern, 197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本文地址: hTTp://wwW.Ti29.CoM/zhiwu/362.html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无私奉献的诗句〖奉献的诗句〗
    下一篇:最近很火的父母文案〖抖音走心文案父母〗
    

    Copyright © 2021-2023 www.ti29.com

    All right reserved. 提花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9

    返回顶部重选